在这喜迎建党99周年之际,作为一名党员,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;作为一名中国人,我感叹在党的领导下99年来中国的时代变迁;作为一名80后青年,我感慨三十来年身边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我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一路走来,蓦然回首,目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,其间的感触已不能简单地用“惊讶”来形容。搜索记忆的长河,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,感慨不由从心而生。
在我成长的记忆里,爸爸妈妈经常给我讲他们年轻时集体干活,挣工分的事情,七十年代中期物资还很匮乏,村民们是“一起干活一起吃饭”,大米吃得很少,主要粮食是地瓜,买油要油票,买肉要肉票,买布要布票,而“油肉布”票要用“工分”兑换。记得每次我碗里有剩饭不吃时,奶奶总是唠叨浪费粮食,作孽呀。因为她经历过吃不饱饿死人的年代。八十年代,家家户户都已经能吃饱穿暖了,作为80后的我们对于老一辈的辛苦根本想象不来。我真正能够记事要到九十年代初期了。
还记得小时候,家里住的是土坯房,屋里又黑又暗,地也是坑坑洼洼。那时候年龄小,家里摆设家具已经依稀模糊了,我对老房子唯一的印象就是一到下雨天就漏雨,屋里放好几个盆,睡觉时都能听到滴答滴答的水声。那时候没有电扇、没有电视、没有空调,每到夏日的傍晚,我们便搬个小板凳出来在胡同口乘凉,拿个蒲扇在那天南海北的聊;爷爷奶奶拿个匣子听广播,小朋友互相追逐嬉戏,这就是我们唯一的娱乐生活。后来,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,把电视摆到院子里,左邻右舍的人都聚过来看,院子里挤得满满当当的。
小学时,家里盖上了四间展新的砖房,屋里宽敞明亮,再也不用担心下雨漏雨了,后来我家也买来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,家里也有了电扇。以前家里只有一辆二八大杠的自行车,小孩骑起来不太方便。中学时候,为了上下学方便家里给我买了一辆展新的飞鸽牌自行车。直到上了高中,我才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,大学时候才第一次接触到手机。记得那时候流行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手机,看到别人有电话都羡慕的很,后来通过勤工俭学大三的时候我才有了自己第一部手机,记得那是个摩托罗拉滑盖手机,当时的手机还没有照相功能,只是用来发信息和打电话,就这还觉得通讯方便了很多。这就是我成长历程里记忆中的生活变迁。
现如今,宽敞的楼房里,彩电、冰箱、电脑、烤箱、蒸箱、集成化厨灶一应俱全,中央空调,集中地暖,真的是一年四季冬暖夏凉。再看看身边的儿子,拼图、乐高积木、变形金刚、电动汽车手枪各式各样的玩具,平板电脑、电话手表、学习机器人电子设备,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我小时候可望不可及的。
三十年的时间,三十年的变迁,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。还记得小时候农村的土路坑坑洼洼,晴天车辆一过尘土飞扬,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,从县城到村里根本就不通车。路两边的房子大多都是破旧老房子,垃圾到处乱扔,河堤被堆成了垃圾山。如今的家乡面貌焕然一新,走进村庄,放眼望去,气派的村门楼矗立在村口,新修的公路径直通向村尽头。路两边是一排排新栽的绿植,街道统一规划,整洁美观。仔细看,街道两旁的墙刷上了统一的白色,上面还画上了水墨画,充满乡村文艺气息;街道两旁矗立起了小楼房,家家户户房顶上装上了太阳能;整条街道都干干净净,昔日的垃圾也不见踪迹,只见摆放整齐的崭新垃圾桶;新修的小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,LED大屏高端大气。一到晚上,村口门楼就灯火通明,街道两旁的新装的霓虹灯格外明亮,灯上挂的大大的中国结,红红的闪闪的,很是温馨。广场上音响音乐响起,人们高兴地跳起广场舞。村里不仅通了公交车,家家户户还通上了天然气。河堤上修建了凉亭,河上架起了小桥,河水也变清了。真是村子越来越美,百姓日子越来越好,房子越来越宽敞。我的家乡还只是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会越来越好,越来越多的最美乡村会呈现出来。
记忆的锁链联系着身边生活的变迁,联系着村庄的过去与现在,时光如梭,记忆变迁,不变的是国家日益强盛,生活日益幸福,人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越来越强。